309黑熊岭的变化-《夫君,来种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绣花这门手艺看似村里大部分女人都会做,可做的好的还真得数郎康氏是头一个。因此上那些不大愿意闺女来私塾读书的人家也不说什么了,甚至还让孩子来学。毕竟不是每个家里都能买得起绣线让孩子们学这个的。

    在这一点上林晓想的很开,她主动掏腰包买了绣线和布,跟女孩们说好了,他们学习绣花的前期费用私塾出,不过后期女孩们也要给私塾回报。将来手艺成了,这些在私塾绣的东西私塾拿出去统一销售,赚的银子就给私塾当基金了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,孩子们都痛快的答应了。林晓让他们回家跟大人说,在全村都极力支持私塾的情况下,也没有人不开眼的来捣乱。

    私塾还要盖几个偏房,木匠、瓦匠也忙忙碌碌的,想趁着彻底封冻前赶出偏房来。

    林晓发现有孩子特别愿意盯着看,干脆就多开了两个兴趣班,就让村里的手工艺人们教授。

    村里的汉子们起初被人喊先生还挺不好意思的,后来渐渐也习惯了。赵栓子擅长做弓箭,村里有几个孩子在这方面格外有天赋,他都被人喊赵先生了,每次答应的时候都脸红脖子粗的。他感慨,“徐朗和林晓来了,村里的日子都变了,我没曾想我这大老粗还有当先生的一天。”

    林晓是各种资源都不浪费,村里会打算盘的老人都被她请来给孩子们讲课。也没有工钱更没有人提这个。没看人家林晓忙忙碌碌的都没提这事儿吗,谁家孩子没有在私塾读书的?敢提条件,看村里人不吐沫星子淹死你。

    黑熊岭,这个以往又穷又落魄的村庄,正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。(未完待续。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