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-《科技王座》
第(2/3)页
最后,他带着厂里生产的第一批五百台八十兆硬盘,满载而归,随后又马不停蹄,赶往了下一个工厂——光纤厂。要?看??书·1书k?a?nshu·cc
……
光纤能够诞生,是源自于十九世纪后半页的一次实验。
众所周知,光是不会拐弯的,它只会沿着直线前进,随着扩散而光子数量逐渐减少,最终消失在其他背景杂波之中。
但是一八七零年的一次实验,英国科学家丁达尔在皇家学会进行光反射的演讲时,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。他让人在一个装满水的木桶侧壁钻了一个孔,然后用光照亮水桶。
人们吃惊地现,光竟然被包在弯曲水柱,没有漫射出来,而是生了扭曲,并随着流淌的水出一地亮光。
由此,人们才现了光反射效应,并以此理论,用透明材料作为管芯、外部包以不透明的外壳,制造出了光纤,作为了激光扭曲传递的介质,从而可以将激光信号传递到数公里、数十公里,乃至数百公里以外,实现信息交流。
看起来光纤的制造好像一点都不难,只要是透明的物体都能拿来作为光纤的传导材料:石英、玻璃纤维,甚至是塑料,都可以。
可在实际运用中,光纤好与坏的标准只有三个:传输损耗、长度和光纤直径!
光线在长距离传输中,无可避免地会因为折叠、转向而产生折射,损耗越低,则光能传输的距离就越远、带宽越高,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,而中间所需要的中继信号接收、放大装置则越少,铺设成本就越低。
长度亦同此理。
单根光纤的长度越长,那么需要的中间设备就越少,成本自然越低。
而光纤直径就更好理解了。
光纤线路中间,可以是捆束一根光纤,也可以像普通电缆一样有很多根。直径越细,单根光纤中的光缆数量就越多,信道量就越大,能够即时传输的信息量就越大,支持的同时通讯用户数量自然也就越多。
目前的技术力量,单根光纤的传输损耗被降低到每公里o。2db,这意味着一个1oodb的光信号,要传输五百公里才会全部衰减殆尽。
而单根光纤的制造长度,则为两到三公里。
至于光纤的直径,则由单根光纤的数据传输量来衡量,现在的光纤传输上限为每秒一百四十兆。
由此可见,虽然光纤损耗率已经足以实用,但是限于长度仍然很短,因此即便是作为城市信息干线,仍然成本极高。以百公里传输长度计算,共需五十套中继设备,平均说来每公里的铺设成本高达五百万美元。
哪怕是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内来说,中继设备的单位造价也高达几十、上百万。
要知道,一个城市的电缆铺设,动辄就是以千公里计算!
要是每两公里就准备一套中继设备,一个城市光纤网络所需的中继设备就数以数百套,铺设成本数十亿!
这样高昂的造价,使得就连美国、英、德这样富裕的达国家,也玩不起全光纤网络,只能作为主干线路使用。与各街区、居民小区相连,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电缆作为入户连接线路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