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顾奈儿从香格里卡离开后,和驴友们一起继续前进。 而顾奈儿在到了丽江之后却并没有选择下车,而是选择继续前进。 达到最终的终点站,昆明。 这是一个顾奈儿没去过的城市。 昆明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城市。 这也是顾奈儿想要来探索的原因。 “绿色的都是菜,会动的都是肉”,离开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的土地,滇菜就失去了一半的灵魂。 从小在昆明长大的诗人于坚,说家乡是一个“能让万物生长”的地方:如果有一张木床你不想睡,搁置在一个地方,过上一年它就重新变成树。 跟这片土地一同疯狂生长的,还有一个人旺盛的食欲与好奇。 许久的旅居生活,让顾奈儿对这座高原城市滋生出从未有过的好感。 在这里,可以循着汪曾祺的足迹,探寻出没于街头巷尾的小店:米线、饵块、菌子、汽锅鸡。 一顿饱餐之后,再沿着翠湖游荡,大概就能理解昆明人说的“好在”的真正含义了——这种对“诗意栖居”的感同身受,让红嘴鸥也不远万里飞来昆明过冬。 因为通行的驴友说了,昆明的小吃是真的多。 昆明的小吃,换着花样吃一个月,可能才刚刚开始。 因其不但包括小锅米线、调糕藕粉这样的本土种类,也兼容并蓄了蒙自过桥米线、玉溪凉米线、建水小豆腐、汽锅鸡、昭通把把烧等非尝不可的地方特色。 云南地大物博,民族众多,所谓的“滇菜”,其实是个包罗万象的概念。 20多个民族,想要说出个统一的风格,实为奢望。 省外的云南菜,无非是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特色,比如汽锅鸡、大救驾、宣威小炒肉、豌豆尖、红黑三剁等等。 而回到昆明本地,传统的滇菜馆子其实更接近于川菜和贵州菜的合体——借别人家的做法,用自己家的食材和器皿,就诞生了如饵块鸡、松茸汽锅鸡、牛干巴、凉白肉这样很有混合特色的菜品。 在顾奈儿看来,传统的滇菜,没有什么非吃不可的项目,就连汪曾祺赞不绝口的汽锅鸡,吃起来也略嫌油腻。 因为顾奈儿喜欢吃酸,所以对昆明的餐厅,非傣味莫属。 傣族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德宏和西双版纳两州,两地无论是服饰、生活还是饮食习惯,都略有差异。 不过,对于喜欢傣味酸辣的人来说,差异可以忽略不计,口味都是一样讨喜。 判断一家傣味正不正宗,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店内的装饰和服务人员:要是清一色的竹制桌椅布局,店内人用傣语交流。 这顿饭的口味,算是得到了最基本的保证。 初次尝试傣味,可以点份手抓饭,以芭蕉叶为托盘,配菜为亮点。 如果不能接受折耳根的味道,傣味的拌法可能是翻牌的最佳机会,味道正的根本停不下来。 昆明人的元气,有一半是米线给的,另一半则要靠菜市场来达成。 对于大多数昆明人来说,篆新农贸市场就是生活的一部分。 春天吃花,夏日烹菌,这里是昆明最in的美食前线,一日三餐的灵感来源。 虽然已成网红,但绝对对得起网红的良心,其他地方不太常见的物种,在这里都可以找到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