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七月底到八月初的这段时间,赵官家,以及东府宰执们,都热切地关注着买田、租田一事。 到了八月初的时候,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汇报到京师来。 各地卖田的越来越多。 而农政司也间隔几日便将租田的情况呈报上去。 不少从河东、河北流亡下来的流民甚至都领到了田。 有人感慨,京畿路的治安,似乎也在有所改善。 一时间,不少百姓都在称赞赵官家圣明。 八月初三,初秋的傍晚,暑气慢慢沉下去,已经不再似盛夏时那般酷热。 汴河的河水在落日的映照下,泛着柔和的光泽。 赵宁一身便装,从汴河桥上走过。 河中商船络绎不绝,从南方运来的货品琳琅满目。 有从东南两浙路运来的丝绸,还有荆湖路沿江南下后,进入运河,抵达汴京的荆湖大米。 齐鲁之地麻桑也有不少。 另外,还有一些官船,上面的货物都被隐蔽起来。 其中有不少是从河北、京东东路运过来的铁,它们是要被运到军器监制作武器的。 不远处的渡口,许多人正在卸货。 赵宁走着走着,就走到了大相国寺附近。 大相国寺附近的夜市似乎快要开始了,许多小商贩在那里摆摊,周围的民众也明显在增多。 赵宁都定期出来走走看看,甚至还会去米铺、酒肆买点日常小东西,主要是了解了解价格。 民生无小事,现在东京的粮价依然很高。 赵佶时代的印大钱,还有前三次的宋金之战带来的后果,还没有消除,又逢现在河北、河东赈灾、打仗,东南相当一部分粮食再往那里抽调。 民生很难。 赵宁走访了几家,果然,粮价依然在两贯每石居高不下。 朝廷不是从京畿路各地收上来400万石粮税么? 拨300万石下去,平稳粮价,从哪里收的,就流入到当地,去平稳粮价。 这相当于从地主老爷的粮仓里把粮食拉出来,投放到各地去降低粮价。 对,就这么干! 赵宁走着走着,已经到了外城,他问荆超:“我们到何处了?” “官人,这里是武成王庙附近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