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9章 石油-《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时土耳其的态度就是,你盟军逼我打德国我就投降德国,你德国逼我打盟军我就投降盟军,反正我是谁也打不过。

    那么德国能不能借道土耳其进攻中东呢?

    其实这也不行,当时土耳其的中立政策让各国都无法从其领土上通过,强行通过只能引发战争,所以实际上德国当时走土耳其这条路是完全走不通的。

    好在土耳其也宣布不会参与二战帮助盟国,所以双方也都乐于见到土耳其中立的局面,至少不倒向对方就算自己的胜利了。

    但是斯特拉瑟就不会有这个顾忌了,他本来就是要发动战争的,也不在乎多打一个土耳其。

    反正德国现在跟苏联交好,土耳其也不可能向苏联投降,大不了跟苏联达成协议,共同“解放”土耳其。

    不过更大的可能还是苏联现在忙着镇压国内的黑军,没有心思管土耳其的事情。

    况且,德国绝对不是只有一扇门可以选择。

    当德国在苏联推进如飞的时候,伊朗也成了德国的选项之一。

    伊朗的北部地区与苏联接壤,同时也与德国占领区相连,而且当时的中东如沙特等国家都在英国的控制之下,英国援助苏联的唯一通道就是伊朗,这样一来伊朗就成了三方的必争之地。

    在这一点上,英苏的动作可比德国快多了。

    1941年8月25日,英、苏军队分别从南、北重兵占领伊朗。

    不久之后的1942年1月29日,在英国和苏联的刺刀之下,英、苏、伊朗三国签定了同盟条约。

    这条约直接把伊朗对德国的大门给关上了。

    最初的时候伊朗可不想参与这场世界大战。

    毕竟伊朗这国家虽然古代一度是波斯帝国威震欧亚,但是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压制和沙皇俄国的长期讨伐,伊朗的国际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。

    这场大战一旦卷入那是生灵涂炭,但是小国的中立可不是你想保持就保持的,英苏用战争手段强行把伊朗拖下水。

    占领伊朗之后,英国对苏援助通道那就直接打开。

    整个二战期间,整个二战期间,西方盟国通过伊朗运输给苏联的物资总量共达550万吨,伊朗更是被誉为二战的“胜利之桥”。

    不过这条线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意义不大,毕竟德国跟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,刚签了《反资本主义协定》,怎么看短期内都不可能闹掰。

    不过德国面对的问题可远不是关门这么简单,即便德国侥幸开了个门缝,其实门后还有个守门的正在微笑。

    对于德国来说,比进门更难的其实是对付门后的门神。

    虽然土耳其等小国态度强硬,但是毕竟只是小国,软柿子而已,真要是开动战车打过去分分钟就投降了。

    然而关键问题是,当时的中东地区还是英国势力说了算,要想进入中东就得打破英国的存在。

    但是英国毕竟老牌殖民帝国,家大业大,当时来看想插一只手进去那可不容易。

    要知道,中东地区在希特勒眼里那不过是棋子。

    论重要程度,还是东方对苏战场最为重要,要是因为中东而导致自己的战略计划崩盘那就是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希特勒当时也无力调转枪头大规模进攻,所以撺掇那些阿拉伯人对付英国人就成了最重要的策略。

    1939年,纳粹政府上将威廉·卡纳利斯向巴勒斯坦赠送4000支来复枪,想建造一支支持德国“第五纵队。

    这也成了纳粹德国煽动阿拉伯独立的开端之一。

    很快,纳粹的间谍势力开始遍布沙特阿拉伯,埃及,约旦,也门等国家,到处煽动对英国的仇恨。

    希特勒甚至出动了他最信任的外交第一人——里宾特洛甫,专门和沙特代表交谈,表示可以提供巨额军火援助,包括8000支来复枪和800万弹药武器。
    第(2/3)页